無人載具(UAV)技術發展與應用:從軍事應用到低空經濟的無限可能
無人載具(UAV,Unmanned Aerial Vehicle)是指無需人類駕駛員在機上操作的飛行器,依賴地面控制系統(GCS,Ground Control Station)和現代感測技術進行遠端或自主飛行;近年來,UAV 技術的進步使其在軍事、商業和民用領域廣泛應用,如搜救行動、物流運輸、環境監測、農業管理等;這邊整理近年來 UAV 技術的發展,涵蓋飛行機構、導航控制、感測與視覺能力、人工智慧應用等。
無人載具(UAV)的分類與特性
無人載具(UAV)可根據多種標準進行分類,主要依據飛行方式和尺寸、重量與功率(SWaP,Size, Weight, and Power)來區分。
依據飛行方式分類
固定翼 UAV(Fixed-Wing UAV)
固定翼無人機是一種設計類似傳統飛機的無人載具,擁有固定的機翼,透過空氣動力學原理產生升力;相較於多旋翼無人機,固定翼無人機具有更長的續航力和更高的飛行速度,適合執行大範圍的監測、測繪和巡邏任務。
- 續航力長:
由於固定翼設計不需要不斷消耗能量來懸停,因此相較於旋翼無人機具有更長的飛行時間,部分機型可達數小時甚至數十小時。 - 高速飛行:
可達較高的巡航速度,適合需要快速覆蓋大範圍地區的應用。 - 適用場景:
偵察與測繪、邊境巡邏、氣象監測、農業噴灑、環境監測等。 - 限制:
需要跑道或彈射裝置進行起飛與降落,且在狹窄或受限空間中操作較困難。
旋翼 UAV (Rotary-Wing UAV )

圖片來源:DirectIndustry | www.directindustry-china.cn
旋翼無人機是指利用旋翼產生升力和推力的無人飛行器,常見的類型包括四旋翼(Quadcopter)、六旋翼(Hexacopter)和八旋翼(Octocopter)等,這些無人機具有垂直起降和懸停能力,,適合在狹小空間或需要精確定位的任務中使用。
- 機動靈活:
能夠在狹小空間內飛行,適合低空精確操作。 - 垂直起降:
不需要跑道,能在建築物頂部、船艦或複雜地形中運行。 - 適用場景:
空中監控與巡邏、物流運輸、災害搜救、建築檢測、農業噴灑等。 - 限制:
相較於固定翼 UAV,續航時間較短,且在高速巡航與遠距離飛行時效率較低。
撲翼 UAV(Flapping-Wing UAV)
撲翼無人機(Flapping-Wing UAV)模仿鳥類或昆蟲的飛行方式,透過拍動機翼來產生升力與推力,這種設計使其具備高機動性和隱蔽性,適合在狹小空間或需要低噪音的環境中運行。
- 仿生設計:
結合生物學與機械工程技術,使其能夠像鳥類或昆蟲一樣飛行。 - 高隱蔽性:
由於飛行模式接近自然生物,適合用於低可偵測性的監視與偵察任務。 - 適用場景:
軍事隱蔽監視、生態研究、室內飛行應用等。 - 限制:
由於技術難度高,目前的撲翼 UAV 仍處於研究與小型化階段,負載能力與續航力較有限。
混合式 UAV(Hybrid UAV / VTOL UAV)

圖片來源:UST | www.unmannedsystemstechnology.com
混合式無人機結合了固定翼與旋翼的特性,通常具備垂直起降(VTOL, Vertical Take-Off and Landing)功能,並能在空中切換為固定翼模式以提升巡航效率。
- 靈活多用途:
兼具旋翼 UAV 的垂直起降能力與固定翼 UAV 的長航時與高速飛行特性。 - 適用場景:
長距離巡邏監控、戰場偵察、醫療物資運輸、應急救援等。 - 限制:
結構較複雜,維護成本較高,且在某些型號中,旋翼與固定翼模式轉換仍存在技術挑戰。
依據尺寸、重量與功率(SWaP)分類
無人載具(UAV)可根據尺寸(Size)、重量(Weight)與功率(Power)(簡稱 SWaP)進行分類,這些因素決定了 UAV 的飛行時間、負載能力及適用場景;以下是主要的 SWaP 分類與其特性:
微型 UAV(MAV,Micro Aerial Vehicle)
微型 UAV 通常指重量小於 25 公斤的小型無人機,專為短程偵測與精細作業設計。
- 輕量便攜:
小型機身適合手動發射或從狹小區域起飛。 - 低功耗設計:
通常使用電池驅動,飛行時間相對較短,但適合即時監測應用。 - 適用場景:
環境監測、偵察巡邏、農業監測、建築檢測、災害現場評估等。 - 限制:
由於體積與電池容量有限,續航力與載重能力相對較低。
中型 UAV
中型 UAV 具備更強的負載能力,能夠攜帶高解析度相機、雷達、熱成像儀及其他感測器,適用於更精密的資料收集與遠距離監測。
- 提升續航力:
相較於微型 UAV,中型無人機具備較長飛行時間,適合長時間巡邏。 - 更強負載能力:
可搭載高解析度相機、LiDAR(光學雷達)等感測設備,用於地形測繪、環境監控與基礎建設檢測。 - 適用場景:
軍事偵察、邊境巡邏、交通監控、精準農業與工業巡檢等。 - 限制:
體積較大,需要更強的動力系統與飛行控制,可能需要跑道或特殊起降設備。
大型 UAV
大型 UAV 擁有更強的負載能力與長距離飛行能力,通常用於軍事與商業物流等高需求領域。
- 高負載設計:
能夠攜帶更重的貨物、先進的監測設備,甚至小型運輸貨艙。 - 長航時與遠程飛行:
部分機型可飛行數十小時甚至數日,適合大範圍巡邏與長距離運輸。 - 適用場景:
軍事偵察與攻擊、長距離物資運輸、戰場監控、空中通訊中繼、氣象監測等。 - 限制:
通常需要專門的機場或起降設備,飛行與維護成本較高,且部分國家對此類 UAV 設有較嚴格的法規限制。
隨著技術的進步,無人機(UAV)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和改進,例如:現在的無人機可以配備低尺寸、低重量、低功耗(SWaP)的合成孔徑雷達(SAR),這使得戰術無人機即使在陸地或海洋上,都能即時收集清晰的偵察資訊,提升軍事與商業應用的精準度;此外,2024 年歐洲航空安全局(EASA)首次針對無人機的飛行控制系統制定了符合 ETSO-C198 標準的認證規範,這就像給無人機的「駕照」,讓它們能夠更容易被各種產業接受與使用,例如物流運輸、農業監測或城市基礎設施管理等領域。
這些技術與規範的發展,不僅讓無人機變得更聰明、更安全,也使其應用範圍更加廣泛,成為現代科技發展的重要一環。
無人載具(UAV)的技術發展
隨著無人載具(UAV)技術的持續進步,2024 年出現了多項顯著的發展,進一步推動了 UAV 在各領域的應用,以下是 UAV 技術在飛行機構與導航控制、感測與視覺系統、通訊技術以及人工智慧(AI)應用方面的最新進展:
飛行機構與導航控制
2024 年,UAV 的飛行控制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,特別是在開發能夠在無 GPS 環境下運行的系統方面,這些系統利用量子雷達等新興技術,實現精確的定位、導航和定時(PNT)功能,從而克服了傳統全球導航衛星系統(GNSS)干擾的限制。
感測與視覺系統
現代 UAV 配備了多種感測器,以增強其環境感知和物體追蹤能力,例如,LiDAR(光學雷達)主要用於 3D 測繪,而熱成像則適用於夜間監視與災害應變;此外,2024 年的技術報告顯示,結合多種感測器(如立體視覺、各種 LiDAR、雷達和音頻陣列)的多模態 UAV 檢測、分類和追蹤方法,顯著提高了 UAV 在極端天氣條件下的性能。
通訊技術
隨著 5G 網路與衛星通訊技術的發展,UAV 可實現更低延遲、高頻寬的資料傳輸,支援遠端控制與即時影像回傳;此外,智慧反射表面(IRS)與 UAV 的結合,為無線通訊開闢了新路徑,透過動態重構傳播環境,優化訊號路徑並減少干擾,進一步提升了通訊性能。
人工智慧(AI)應用
AI 在 UAV 的應用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,2024 年,烏克蘭的多家初創公司正在開發 AI 系統,以增強無人機在戰場上的性能,這些 AI 驅動的無人機目的在於克服訊號干擾,並實現更大規模的無人機操作,開發重點包括目標識別的視覺系統、導航的地形映射,以及使無人機能夠協同作戰的複雜群體操作。
這些技術的進步,顯示了 UAV 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潛力,並為未來的創新和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- 路徑規劃:透過機器學習演算法,UAV 可自動選擇最佳飛行路徑。
- 物件識別與追蹤:深度學習(Deep Learning)技術可強化 UAV 於人群監控、車輛追蹤等應用。
- 自動避障:AI 與計算機視覺技術可協助 UAV 在複雜環境中自主飛行。
無人載具(UAV)飛行訓練與模擬技術
隨著無人載具(UAV)技術的持續發展,飛行訓練與模擬技術已成為關鍵領域,現代 UAV 訓練系統結合虛擬實境(VR)、增強現實(AR)以及人工智慧(AI)輔助教學,提供安全且經濟的培訓環境,這些系統能夠模擬各種天候、地形和飛行條件,使操作員在受控環境中熟悉 UAV 的操控與應用,廣泛應用於軍事訓練、商業飛行員培訓以及緊急應變演習。
Quantum3D 推出了混合現實影像產生(MR IG)視覺系統,將 Varjo XR-3 頭戴式顯示器與 Quantum3D 的 Independence IDX 影像產生器 和 MANTIS 影像產生軟體 相結合,該系統消除了對昂貴的多通道圓頂顯示系統的需求,同時為受訓飛行員提供完整的 360 度視覺體驗,顯著降低了模擬器的物理空間佔用、初始購置成本和後續維護費用。
此外,Quantum3D 的 MANTIS 影像產生軟體 是一個模組化平台,能夠以每秒 60 幀的速度產生高擬真度的 3D 圖形,適用於各種模擬和訓練應用,MANTIS 支援多種特殊效果、感測器、天氣和照明,以及任務功能,如地形高度和視線交會測試,其開放式架構允許開發人員創建獨特的效果和特定功能,以滿足各種模擬和訓練需求。
在軍事領域,英國皇家空軍(RAF)正在利用增強現實技術,透過虛擬僚機進行飛行員訓練,以應對訓練機短缺的問題,這些技術的應用,顯示了 VR 和 AR 在 UAV 飛行訓練與模擬中的重要性,為操作員提供了更安全、高效且經濟的培訓途徑。
無人載具(UAV)的應用場景
無人載具(UAV)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,以下是幾個主要的應用場景:
空中運輸與物流
- 無人機快遞:
亞馬遜的 Prime Air 和 UPS 的 Flight Forward 等正在測試使用無人機進行包裹配送,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。 - 醫療物資運輸:
美國 Zipline 利用無人機在偏遠地區運送藥品和血液樣本,確保醫療物資的及時供應。
環境監測與農業應用
- 農作物監測:
透過無人機進行植被分析,農民可以優化施肥和灌溉策略,提高農業生產效率。 - 森林防火:
配備紅外線感測器的無人機可即時監測森林火災,提供早期預警,協助防災;此外,Quantum3D 開發的 森林消防訓練模擬器(FireFLY),透過模擬火災蔓延、煙霧擴散等模型,讓指揮官、消防隊長、推土機操作員以及飛行員等相關人員在逼真的環境中進行訓練,以提升森林火災撲救的組織與協調能力。
安全監控與搜救
- 災害搜救:
無人機能迅速抵達災區,提供即時影像和物資投送,支援救援行動。 - 邊境與基礎設施監控:
政府和企業利用無人機監測邊境和能源設施的安全狀況,確保設施運行安全。
智慧城市與基礎建設
- 交通監控:
無人機可用於即時監控交通狀況,協助交通管理部門進行決策,改善交通流量。 - 建築檢測:
無人機可用於高樓和橋梁的結構檢測,提供難以觸及區域的詳細影像,及早發現潛在問題;Quantum3D 的 混合實境消防模擬系統 亦能模擬城市火災場景,幫助消防人員進行高樓滅火與災害應變訓練。
無人載具(UAV)市場狀態
無人載具(UAV,Unmanned Aerial Vehicle)技術在 2024 年持續發展,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核心領域之一;隨著人工智慧(AI)、5G 通訊、機器學習、自主導航及能源技術的突破,UAV 在軍事、商業、環境監測與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展;根據 市場研究,全球無人機市場預計將從 2024 年的 271.3 億美元增長至 2030 年的 435.4 億美元,年均成長率達 8.2%。
在軍事領域,無人載具(UAV)已成為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特別是在情報監視與偵察(ISR)任務方面;美國國防部已選定 Anduril 的 Ghost-X 無人機,作為 Replicator 計畫下快速批量生產的一部分,目的在於提升戰場態勢感知與作戰能力;此外,隨著人工智慧(AI)與機器學習技術的整合,無人機具備了更先進的導航系統與防干擾能力,使其能夠進行更精確、隱蔽的作戰行動;這些技術突破顯示 UAV 在戰術運輸、補給投送及反無人機作戰等領域的廣泛應用,並穩固了其在未來軍事戰略中的核心地位。
在商業領域,無人機已廣泛應用於物流、建築、基礎設施監測及農業管理等產業,例如,Amazon Prime Air 正積極測試無人機配送系統,以加快送貨時間並降低物流成本;在農業方面,配備 AI 和高階感測器的無人機已經被廣泛運用於作物健康監測,以提升農作物產量與生產效率;此外,智慧城市建設也正積極導入無人機技術,用於交通管理、環境監測及災害應變,進一步突顯無人機在城市發展中的多元應用。
隨著 UAV 技術的普及,全球各國的監管框架也在同步發展,以確保其安全與合規性,例如,中國在 2024 年成功試飛了 大型貨運無人機與空中計程車,顯示其在低空經濟發展上的重大突破;與此同時,美國及其盟國也成功進行了軍事演習,並首次在模擬戰場環境中透過 人工智慧系統 即時鎖定敵軍目標,這標誌著自主武器技術的一大突破;這些發展顯示全球正加速將無人機技術融入各個產業,因此,制定全面的法規以應對安全、隱私與空域管理等問題,已成為各國政府的當務之急。
無人載具(UAV)正逐步成為軍事與商業運營的核心技術,並透過 AI 及感測技術的持續進步,不斷擴展其應用範圍,隨著這些系統日趨成熟,各國必須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,以確保無人機技術在不同產業中的負責任應用,並促進其長遠發展。
無人載具(UAV)發展挑戰與未來趨勢
隨著 UAV 技術的不斷進步,其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未來趨勢:
主要挑戰
- 續航力與電池技術:
目前 UAV 的續航時間仍受電池技術限制,氫燃料電池和太陽能 UAV 成為解決續航問題的可能方向。 - 法律與監管:
各國對 UAV 的飛行高度、隱私權、空域管理等制定不同法規,影響 UAV 的普及和商業應用。 - 空域管理與避撞系統:
需要發展無人機交通管理系統(UTM,Unmanned Traffic Management),確保 UAV 在空域內的安全飛行,並避免與其他飛行器發生碰撞。
未來趨勢
- 人工智慧(AI)與自動化:
AI 技術進一步提升 UAV 的自主決策與自動避障能力,使其在複雜環境中能夠更有效運行。 - 5G 與物聯網(IoT)技術整合:
5G 高速低延遲的網絡能力將增強無人機的即時通訊與遠端控制,使 UAV 能夠更精確地進行資料傳輸與影像分析。 - 城市低空經濟發展:
隨著都市化進程加速,低空經濟(如空中計程車、智慧物流)將成為無人機應用的重要發展方向。 - 軍事與安全應用的深化:
無人機在戰術作戰、邊境巡邏、軍事監控方面的應用將進一步擴展,並與 AI、自主導航技術深度融合。
隨著無人機技術的進步,其應用範疇已從最初的軍事用途擴展到包括災害救援、高空攝影、農業、林業、漁業和牧業等各種領域,此外,無人機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,例如在交通管理、環境監測和災害應對方面的應用,這些應用展示了無人機在提升作業效率、降低成本和改善安全性方面的巨大潛力。
奧創與 Quantum3D:先進視覺模擬與客製化解決方案
奧創系統科技(UltronTek)為 Quantum3D 的合作夥伴,能夠提供 Quantum3D 的解決方案,並為客戶進行客製化服務;奧創專注於整合高端模擬與視覺技術,能夠為不同產業,如軍事訓練、飛行模擬、智慧城市與安全監控,提供量身打造的技術支援與解決方案。
Quantum3D 為全球領先的即時 3D 視覺與模擬技術公司,提供高效能的影像產生與訓練模擬解決方案,適用於航空、軍事、應急管理與城市安全領域;奧創系統提供 Quantum3D 的全方位視覺與模擬技術,能夠為台灣客戶提供並整合精準、穩定的視覺模擬系統,提升飛行訓練、應急演練與作戰模擬的效能。
結論
UAV 在軍事、商業與民生領域的應用持續擴展,並且隨著 AI、5G 通訊、能源技術 的進步,將進一步提升自主飛行能力與應用範圍,然而,隨著技術發展,隱私保護、監管框架與安全機制等議題仍需持續關注,以確保 UAV 技術的可持續發展,未來,UAV 可望在空中交通、智慧城市、農業管理等領域發揮更大潛力,成為全球運輸與監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參考資料
技術與應用相關
- Wikipedia - Unmanned Aerial Vehicle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Unmanned_aerial_vehicle - Emerging Tech Trends in the Counter-Drone Landscape (EOS Australia)
https://eos-aus.com/news/emerging-tech-trends-in-the-counter-drone-landscape - arXiv Research on UAV Technologies and AI Applications (2024)
軍事與國防應用
- Ukraine rushes to create AI-enabled war drones (Reuters)
https://www.reuters.com/technology/artificial-intelligence/ukraine-rushes-create-ai-enabled-war-drones-2024-07-18/ - Replicator: Anduril’s Ghost-X Drones for the U.S. Army (Defense Scoop)
https://defensescoop.com/2024/10/17/replicator-ghost-x-drones-anduril-army - U.S. Army Drone Deployment Strategies (Army.mil)
https://www.army.mil/article/280609/send_in_the_drones - U.S. and Allies Using AI for Targeting Enemies (Business Insider)
https://www.businessinsider.com/us-allies-ai-target-enemies-like-would-war-first-time-2024-8
商業與物流應用
- UAV Usage Trends in 2024 (UAV Coach)
https://uavcoach.com/drone-uses-2024/ - China's Largest Cargo Drone Test Flight (Reuters)
https://www.reuters.com/world/china/china-test-flies-biggest-cargo-drone-low-altitude-economy-takes-off-2024-08-12
市場趨勢與監管
- Find Research on UAV Industry Trends
https://www.find.org.tw/index/indus_trend/browse/77ee7493d7086139391667a7b7b30981 - UAAnalyze: UAV in Smart Cities & Infrastructure
https://uanalyze.com.tw/articles/247467336 - China Aerospace UAV Developments
https://www.chinaerospace.com/article/show/ca88151db9a2f97fd3ba1bce2d84acf7